峨嵋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包括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和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又称为四小家。明朝时人唐顺之先生所著《峨眉七道人拳歌》曰:“浮屠善幻多技能,峨嵋拳术天下奇。
峨眉武术
峨嵋武术有架式工整,舒展,动作快速勇猛,各种腿法及跳跃,要求打拳即与人较技的赵门拳;有虚步高桩、刚劲有力,技艺上重擒、拿、挤、靠,贴身近打、腿不过膝的僧门拳;;有以擒拿为主,配合功法打“草龙桩”、“沙袋”,操“滚筒”,阻止对手攻击的杜门拳;有软缠脆打,刚软相济的“不画圆不成拳,对方手来无法拦”的岳门拳;有动作刚猛,沉脚重手,并辅以发声助威的洪门拳;有以褂、拿、探、巴手法为主,手轻脚快的化门拳等。
峨眉武术
武术工作者对于峨嵋武术的拳法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峨嵋武术拳理技法和南方拳术以及北方拳术有所区别,具有独特之处,而这种具有南北交融的技击风格也逐渐得到了广大武术研究者的认同。如张培莲认为峨嵋剑的特点是击法明快,撩挂划圆,翻如闪电,云穿转圈,上惊下取,剑法多变,刺如猛虎,劈斩如山,抹截拦扫,虚实相间,以活为本,以快为上,以巧取胜;孟宪超认为峨嵋派拳术的技击法则为十字攻守秘诀,包括陈法、让法、闪法、顶法、探法、随法、通法、骗法、藏法、错法;董如军认为峨嵋派拳术属内家拳技法,动作讲究刚、柔、曲、直,技击战术讲究诱敌深入,后发制人;赵鸿宾从《手臂录》中反映出峨嵋枪法的风格特点是不言步法,不言立势,攻守兼施,枪法理论讲究用技易,治心难,提出治身、宜动、宜静、攻守、审势的对扎枪法理论等等。
2011年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金顶论剑”的情景 人民网记者王霞光摄
四川人自古以来生活在地处“西僻之壤”的四川盆地,气候特殊、地形复杂,巴蜀民众勤劳勇敢,尚武善斗,素以灵巧著称。因此,凡练峨嵋派拳术必须带着深厚的攻防搏击意识(即带有强烈的敌情观念),做到与假设之敌进行模拟拼搏,精神高度集中,神思敏捷,身灵步活,拳脚生风,击法变换于瞬间,做到“有形打形,无形打影。”峨嵋派拳术技艺的深厚意识,是拳师们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产生的。是拳师们大脑这种高级组织的特殊物质的机能,练峨嵋派拳术技艺十分强调胆壮、气足、力雄、法准、机巧。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了众多的技术流派,峨嵋派拳术技艺,除具有中华武术的普遍性之外,还独具有手法细密、一法多变、掌指兼用、身灵步活、拳脚生风、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等特点。这种在继承中华武术固有的蔟防技击性和运动形式基础上,充分发挥四川人拳术技艺独特打法、使之扬长避短,使峨嵋派拳术技艺既有中华武术的普遍属性,又具有四川地方拳术的特殊属性。
峨眉拳法
刚与柔这对矛盾在峨嵋派拳术技艺中尤为重要,早在明代唐顺之所作的《峨嵋道人拳歌》中描述练拳刚时“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砂走。”柔时“百折连腰尽无首。”练拳必须刚健有力,柔中寓刚,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峨嵋派拳术技艺所求之刚,是指肌肉收放的速度力量的外露,是拳风之外象,需具有阳刚之健美。所求之柔是指四肢、体躯的肌腹、关节健膜的最大牵张、各主要关节活动面最在幅度的伸转或多轴性运动。
快与慢是峨嵋派拳术技艺中运动节奏的具体表现。多数峨嵋派拳术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慢时“鼻息无声神气守”,如木偶似的轻柔细缓,但一书起来则如星女掷灵梭,“一撒通身皆是手”。峨嵋派拳术谱记载:“手脚齐出方为真,借力使力须抖劲,拳脚勇锐快当先,招尽势定慢中静。”这种以快打慢、以快制快、慢中待发、快慢相兼的技击原则,正是峨嵋派拳术运动风格之表现。
峨眉武术
动与静的矛盾关系是“以静为动为奇”、“默然而处,亦动也”,故有“动极而求静,静极而生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识为峨嵋派拳术技艺发展的内在原理之一。
虚实是峨嵋派拳术法善用的一大原则。四川人体质轻灵,本力不如北方人雄厚,在散打时,常采用“避实击虚”,以巧制胜。拳经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就指出,攻出时要开之以虚,诱敌深入,伺机反攻;防守时要合之以实,使敌无暇可击。拳谱云:“实打实,拼蛮劲,虚打虚,空稀稀,实打虚,伤骨筋,虚化实,省气力。”因此,练拳较技,必明虚实,拳艺方能更精进。
峨眉武术
高与低这对矛盾反映在拳艺中是指动作结构上的变化要有高有低之变化。因此,峨嵋派拳术路中,有高桩与矮桩、满手与短手之别;身法上有挺展放在与收缩紧小之异。拳谱讲:“高打矮,长手宰,矮打高,往下掏,不高不矮拳脚招。”又云:“来得高,用手挑,来得矮,用手宰,不高不矮用手排。”峨嵋派拳术演练风格上多有高低起伏、扭旋折叠、俯仰伸屈等变化。因此,有“龙行虎步,鸡身猴形、五掌七掌、鹏尽凤腾”之说。
峨眉武术
轻与重之矛盾表现在峨嵋派拳术技艺,是以形喻势的又一体现。拳谱云:“强打蜻蜒点水”样的轻灵巧打,“弱打似猛虎扑食”样沉重勇猛,讲究轻如蜻蜒点水,重如铁锤击石。击拳以气摧力,快而有力,发腿似野马飞蹄,掌指点穴似离弦之箭,疾步似燕子穿云,势沉如高山巨鼎,窜蹦似猿猴攀枝,静沉似龙盘虎踞。故峨嵋派拳术技艺一招一势重如铁,一法一式轻如叶。轻为突出重,重为轻之根,轻重缓急,使演练拳艺更趋技艺的悠扬旋律。以上所述“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高与低、轻与重”等矛盾,均在拳艺中综合性的表现,从而使峨嵋派拳术技艺更富有科学性、技击性。
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
峨嵋武术也同少林武术,武当武功一样,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的重要。为丰富中国武术运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光大中国武术运动应让峨嵋武术不断弘扬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峨嵋武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