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0后甘孜藏族姑娘拉珍讲故事-四川站-华夏一县一品网

听90后甘孜藏族姑娘拉珍讲故事

   日期:2020-10-30     浏览:211    

原标题:[民族团结党旗红]听90后藏族姑娘拉珍讲故事:“我应该回来讲述他们的伟大事迹”

中国网甘孜州10月30日讯(记者 胡俊)“70年前,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的大女儿就是在进藏路上牺牲的,这也是十八军进军西藏的第一位牺牲者。”站在四川省甘孜县的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前,90后讲解员拉珍动容地向记者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

十八军窑洞群遗址讲解员“90后”藏族姑娘拉珍。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十八军窑洞群遗址讲解员“90后”藏族姑娘拉珍。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1950年1月,毛泽东发布了“进军西藏,解放藏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巩固国防”的庄严命令。当时准备在川南定居的十八军将士又立马收拾行囊转战西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思想的大转变。

当年7月初,张国华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部队全部抵达甘孜,经由甘孜地区继续挺进西藏。1951年春,十八军先遣部队胜利结束昌都战役。为了长期支援西进部队,西南军区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在甘孜扩建一个可以适应进军需求的机场。

70年后,当“民族团结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四川站采访活动采访组来到甘孜机场遗址上的时候,拉珍动容地向记者一遍又一遍的介绍十八军进藏在四川的历史,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彷佛又展现在我们眼前。

图为进军西藏途中的十八军战士,背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图片来源:网络

图为进军西藏途中的十八军战士,背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十八军战士用最原始的工具和双手,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川西高原开路、修机场。进军西藏的途中还修筑了著名的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到两名战士牺牲!”93年出生的藏族姑娘拉珍感慨,“他们太不容易了,有些人进藏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气候比现在还要恶劣。”

十八军窑洞群就是最鲜明的例证。为了长期支援西进部队,建立一个稳固的空运基地,1951年4月,十八军的将士们拼上青春和热血建设甘孜机场。甘孜县海拔三千五百多,气候条件恶劣,为了不扰民,将士们硬生生在半山腰挖出了一排排窑洞当住所。

甘孜高原气候特征明显,刚到这里的人一般都有流鼻血、头痛、头晕、心律不齐等高原反应。但十八军的将士不怕苦、不怕死,毅然克服重重苦难,在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充足物料的情况下,连续作战7个多月,1951年11月20日,高原上的第一个机场胜利建成。

十八军将士建设甘孜机场时用过的石碾、斧头、锤子等原始工具。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十八军将士建设甘孜机场时用过的石碾、斧头、锤子等原始工具。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1951年11月22日,载入史册的一天。万里晴空的高原上,传来了轰鸣声,数万名指战员和藏族民工站在机场跑道附近,引颈而望。当第一架将要落到康藏高原上的飞机从大山那边飞来时,全场沸腾了……”甘孜州委组织部官网《十八军在甘孜修建机场纪实》一文中披露了当时的一段历史细节。

这也是一段藏族同胞和十八军将士军民相亲的历史佳话。“当年红军长征途径甘孜,有一百多个藏族同胞主动担任向导、翻译,协助红军顺利通过四川。红军中有些伤病员就留在了甘孜,与当地藏族同胞一起生活,一起过日子。”甘孜州委组织部副部长罗智刚向大家讲述了其中的一些历史片段。

“甘孜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很厚重,‘长征精神’和‘两路精神’都在这里汇聚。”罗智刚说,这两种精神滋养着数代甘孜人民,永远跟党走,永远感党恩。拉珍告诉记者,当年她的小爷爷就是跟随十八军的部队去了西藏。所以甘孜儿女特别懂得感恩,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现状。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现状。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内心五味杂陈,特别是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没有人不会崇尚他们的光荣和伟大。拉珍2014年大学毕业,从省会成都回到了家乡甘孜,她带着同样的情感走进这里,这些年她接触了很多十八军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她一遍遍讲述,又一次次洗礼。

拉珍告诉我,当她看到十八军的后人来到这里热泪盈眶的时候,面对窑洞群这些“无言的生命”,她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的朋友、同学来到这里也是泪流满面,没想到,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爱国情怀那么深沉。如果没有我们年轻人回来做这个事情的话,可能这个窑洞就慢慢消失了。”

“这个(保护)工作可能要20年、30年、100年、200年,但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于继承和保护十八军的精神和遗迹,拉珍觉得无比庄重和神圣。她说,因为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守护,需要我们去宣传,从来不觉得辛苦,更不会去抱怨,反而很开心。

拉珍站在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前。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拉珍站在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前。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窑洞)上面这些屋顶都没了,自然风化坍塌的。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这里是非常神圣的,他们不敢破坏,也不敢耕地,世世代代守护这里。”甘孜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苏呷望着这片窑洞群遗址神情无比庄重!他的外公是一名老红军、老党员,参加过长征,后来因伤留在了甘孜,成为建设甘孜的一份子。

苏呷小时候经常听外公讲述红军的故事,共产党员为老百姓服务的故事,长大后的苏呷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扎根基层,继续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和热血。

这些年,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1月,十八军窑洞群遗址被列入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前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工作,未来将打造成十八军历史遗址的一张文化品牌。苏呷希望把家乡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走进甘孜、了解甘孜。

老红军的后人,甘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苏呷。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老红军的后人,甘孜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苏呷。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谈及回到家乡的感受,拉珍动情地说,我应该回来讲述发生在家乡的伟大事迹,家乡培养了我,我学到的东西应该要回馈给家乡,就像十八军窑洞群遗址以及甘孜其他的红色文化,这些需要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来传承、宣传。

70年前,拉珍和苏呷的家乡甘孜留下了十八军的光辉历史、峥嵘岁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精神传统没有褪色,甘孜的年轻一代建设家乡的美好远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没有改变,依旧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崇高理想。

甘孜70年的发展变化是向社会各界展示四川涉藏地区新变化、新成就、新作为的典型代表,这里的红色精神会源远流长,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会历久弥新,这里的发展变化更会日新月异。期待,更无比憧憬。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滇一县一品订阅号

  • 云滇一县一品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