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和美乡村 | 牢记殷殷嘱托,蝶变永丰“新”村-四川站-华夏一县一品网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和美乡村 | 牢记殷殷嘱托,蝶变永丰“新”村

   日期:2025-07-0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    作者:姚卜成    浏览:13    

绿色农田,美景如画。在四川省眉山市的广袤大地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野铺展开来,与蓝天白云交织出一幅优美的画卷。这里,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当地群众辛勤耕耘的见证。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永丰村群众齐心协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题记


徉在永丰村的村头,这里一边是高速公路上车流穿梭,一边是高铁列车风驰电掣,中间的高标准农田宛如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漫步村里的翠绿稻田,恍如步入梦幻仙境,每一步都被生机勃勃的绿意拥抱。夏天的风吹过绿色的稻“海”,带来一丝清新与凉意。

2022年6月8日,是一个载入永丰村史册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与干部、村民代表亲切交谈,共谋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时光流转,今天的永丰村呈现出的正是总书记所寄予的景象:“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我们壮大了经济新版图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中的寥寥数字,道出了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的辽阔与富饶。

永丰村,就是四川的田园诗篇。四季更迭,风景如诗;五谷丰登,岁月静好——地处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耕地面积6560亩。1500亩连片高标准水稻田犹如一幅延绵悠长的画卷,齐膝高的禾苗郁郁葱葱,在阵阵微风的轻抚下左右摇曳,远处的成绵乐城际铁路高架桥上,不时有白色动车飞驰而过,为这片巨大的绿色“地毯”增添了一丝灵动。桥上,是托举现代经济发展的工业结晶;桥下,是千百年来百姓赖以生存的立国之本。

“去年,我们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3万元。”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说。

李雪平介绍,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丰村,全村老百姓都感到很激动、很温暖、很振奋。总书记考察调研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走过了“一田、一池、一站”,也就是我们的高标准农田、污水处理池以及村卫生站。

“总书记问了我们几个问题,我们的土地流转协议多长时间?我们的土地租金每年是多少?在田里帮工每天是多少钱?一年能在田里帮工多少天?”李雪平高兴地说,“当时我就在总书记的身边,在电视上看到他没架子,没想到近距离接触后更平易近人。”


高铁之侧,良田之畔,永丰村“天府粮仓”示范区生机盎然。

永丰村全村6000多亩耕地流转率达96%以上,均用于粮食生产,并大力发展“稻—菜”“稻—药(中药材)”等粮经复合模式,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永丰片区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4400亩,其中集中连片区1500亩,是眉山“两区”划定示范区;并依托水稻产业优势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技术优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之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了优质、高产、高效的良种良法技术集成。2024年永丰村粮食总产量超4600吨,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亩产856.8公斤,位居全省前列。

赵友勇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也是东坡区粮食协会的党支部书记。他2011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村里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他承包了 640 亩地,探索出了“稻鸭鱼共生”的种养新模式。

赵友勇说,为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刚开始他们将鸭子引入稻田,发展“稻鸭共生”模式,鸭子可以在稻田里觅食,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粪便可作为水稻生长的养分,既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出来的绿色生态稻米也更受消费者青睐,在增加种粮收入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土地的第二份收入。

实践证明“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他们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又在稻田里投放了150多公斤鲫鱼、鲤鱼、鲢鱼的鱼苗和4000多只鸭子,探索“稻鸭鱼共生”种养新模式。

“鸭子和鱼能为水稻除虫、除螺、增肥、活水、除草,每亩可节约成本160元,养鸭、养鱼可增收300元,仅此两项每亩就能增收460元以上。”据赵友勇介绍,“稻鸭鱼共生”新模式产出的稻米、鸭子和鱼非常受欢迎。鱼按不同品种以每公斤30至40元的价格已预售完,鸭子按每只100元的价格销售,前景十分可观。

从2022年开始,永丰村集体根据经营需要,依托永强农旅观光合作社注册成立永丰科技有限公司、永丰商贸有限公司,同时新注册永丰供销合作社,形成“两司两社”的二级架构。同时,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乡村CEO”,专职负责经营“两司两社”。2022年,永丰村通过销售农副产品、开发农文旅、研学活动等方式共计收入41万元。2023年8月,他们根据发展需求,成立了“永粮文旅公司”,构建“三司两社”的集体经济新格局,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我们拓宽了发展新路径


2023—2024年度,永丰片区保地稳粮取得新成效,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和美乡村迎来新变化,获得省级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12项省级及以上荣誉。

同时发生蝶变的还有永丰人的“经营思维”。

李雪平说,2021年,村集体收入才12.83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50万元,2023年为102万元,2024年突破了200万元大关,达到203万元。

收入跨度为什么这么大?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精深加工延链创收——永丰村紧紧抓住粮食生产这一核心环节,聚焦全产业链生产,先后与中储粮、中粮、国药太极、同仁堂等央企、国企以及本地泡菜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稻、药、菜精深加工合作,不断推进片区“稻、药、菜”产业链延伸。在村集体的积极争取下,截至目前,已落地总投资1.26亿元的9个配套项目,后续还将布局总投资1.55亿元的12个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运营,都将成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过去一年,我们粮食增产增收,村集体纯收入持续增长,以永丰大米为基础,研发出了‘永丰五宝’,相信村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李雪平开心地向大家介绍。

“东坡永丰”农产品正在逐步由单一“永丰大米”发展为食品、饮料、酒水、日化等体系丰富的稻米深加工系列,开发出永丰大米、永丰米露、永丰非遗水豆豉、永丰手工米花糖、永丰莲藕面、淘米水洗洁精等产品。此外,还与科研、商留团队深入合作,加强销售产品品质监督、抽检,保障在飞地模式合作下“东坡永丰”产品的品质,满足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多元化需求。

其中,永丰米露是眉山本土首款品牌饮品,创意引自苏东坡“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诗句,米露以优质稻米发酵,添加了鲜奶油。而当地与日化国际一线品牌企业四川洁仕曼科技联合研发推出的淘米水洗洁精,富含大米精华、氨基酸,天然去油污,定价35元/桶,在市场上同样很受欢迎。目前,村里已形成“永丰五宝”产品体系、“永丰四季”研学体系,“米+”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万元。

一粒米,撬动了永丰村发展的多条发展路径。如今,永丰村农产品已实现精深加工增收。依托吉香居、惠通等泡菜龙头企业,引进国药太极、同仁堂等中药材加工生产基地,深化中粮、中储粮大米加工合作,打造“东坡大米”“永丰大米”自主品牌,推进稻、菜、药订单化生产、链条化提效、品牌化销售,稻、菜订单化生产覆盖率均达85%,保单化生产率均达90%以上。

李雪平说,地处以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式发展,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这才能实现从“天府粮仓”到“国人厨房”“市民餐桌”的迭代升级,拓宽发展新路径。



我们营造了宜居宜业新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要求。

“作为基层的党组织书记,向党的总书记汇报工作,聆听他的教诲,我的真切感受是:感恩、幸福,这激励我必须不懈奋进、真抓实干。”李雪平说。

永丰村的变化,离不开东坡区围绕永丰片区作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包含高标准编制《永丰片区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永丰片区旅游专项规划》。“我们村先后改造、黑化干线村道13.8公里,打造美丽庭院120户,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整村覆盖率100%,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了”。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村里的环境,现在村卫生站在原有的1名村医基础上,还增派了1名流动医生驻诊;同时,村卫生站也是眉山市首批医疗保障定点机构,当地群众在卫生站看病可以直接刷医保卡;全村慢病人员管理、适龄妇女“两癌”专项筛查、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等健康管理覆盖率达100%。建成综合治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群众“一网、一门、一次”便捷办事 ;组建“六永”志愿服务队,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

环境好了,旅游相关业态也发展起来。

永丰村依托4400亩稻田自然优势构建田园景观,打造农田步行观光道、车行小环线等旅游环线;依托原村委会旧址修建“丰收里”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科普研学旅游场所;依托村民闲置农房和林盘,打造科技小院、田园茶室、农家工坊等休闲场所。如今的永丰村已逐步呈现“茂林修竹、美田弥望、水清稻香、白墙黛瓦”的乡村画卷,2024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成为四川省旅游重点村。

永丰村还积极建设“五美乡村”重点村,召集村民一同参与到升级改造高标准农田生产道路、村组道路、黑化主干道等工作中来。永丰村也从原来的无人才、无产品、无资金的“三无”村,向现在有队伍、有阵地、有机制、有资源、有产业、有市场的“六有”村持续转变。

2024年4月的浙江调研之行,李雪平在“千万工程”发源地目睹了生态红利如何重塑乡村,并走进安吉参观,体悟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创新思维和发展路径。

这次调研的宝贵经验,让李雪平更加坚定,永丰村的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永丰村将独具特色的研学资源串联,聚焦高新农业科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三个主题,紧扣以教育理念为核心、教育目标为导向、教育环境为辅助等维度,根据四个季节特点,设置不同的研学主题,如春季的农业科普、夏季的农耕实践、秋季的科技探索、冬季的传统文化等。形成全覆盖3—6岁学前段、7—12岁小学段、13—15岁初中段、16—18岁高中段四大阶段的永丰四季主题研学体系。

目前,永丰村已经推出“跨越时空寻家书·童心向党寻足迹”少儿研学实践教育课程、“重走总书记路·智农向未来”高新科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牢记总书记永丰嘱托·共绘乡村振兴蓝图”乡村振兴梦想家研学实践课程、“童心农耕守初心·培根铸魂育新人”劳动教育课程4款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产品,以及2款“牢记总书记永丰嘱托·高科技助推新质生产力”党建红培主题活动和工会团建主题活动产品。包含“从田间到餐桌,营养烹饪美食家”“重走总书记路,探索乡村振兴历程”等8个高质量单元课程。

李雪平说,下一步,永丰村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围绕“保地稳粮、兴业富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目标,坚持以保地稳粮为总根本,强化源头管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速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永丰核心样板区,并进一步完善“村党委+集体经济项目+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模式,凝聚多方合力,开发符合永丰村特色的产品和活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实现提档升级。

(作者系《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副社长)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3期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