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马调重回泸沽湖畔-四川站-华夏一县一品网

赶马调重回泸沽湖畔

   日期:2022-09-03     浏览:254    

泸沽湖马帮带着游客前往牛窝子山山顶(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长杨直之一边牵着马一边唱着山歌录视频(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游客骑着泸沽湖马帮队的骡子上山(9月2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游客骑着泸沽湖马帮队骡子下山(9月2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牛窝子山山顶,泸沽湖马帮队队长杨直之(左)和队员郭世拉陪着一名游客远眺泸沽湖(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从牛窝子山山顶远眺泸沽湖(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牛窝子山山顶,游客在露营(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泸沽湖马帮队队员打包行李准备出发上山(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长杨直之在自建的摩梭马帮文化馆里展示马帮用具和饰品(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员们在返程途中唱着山歌休憩(9月2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员们在抵达牛窝子山山顶后吃干粮(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长杨直之在营地为给牲口喂口粮,为下山做准备(9月2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员郭高左在上山途中给散养在山中的自家牲口喂盐巴(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的队员们在下山途中(9月2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泸沽湖马帮队队员们在牛窝子山山顶观景台合影(9月1日摄)。

“天上麻鹞子,地下马脚子……”曾一度消失的赶马调,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重回泸沽湖畔。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

2017年,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杨直之提议重建马帮。他说:“我们可以探索一条将传统摩梭马帮文化与泸沽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号召得到了摩梭兄弟们的积极响应。于是,以杨直之为队长的“泸沽湖马帮”开门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骡马。与传统的货运马帮不同,“泸沽湖马帮”以载客骑游为主,开辟了“湖畔走马”和“山野扎营”两条骑游路线。马帮带领游客在山顶扎营过夜、野外用餐。人们躺在山巅帐篷里,俯瞰泸沽湖全景、远眺蓝天白云和山峦,晚上数星星……

在当地政府和赶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马帮习俗”被列入四川省凉山州第七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杨直之说:“人和马都会老,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马帮精神不会老。”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滇一县一品订阅号

  • 云滇一县一品小程序